首页 资讯 正文

弦外音·东亚解码丨生娃不再是刚需 韩国的年轻人为什么不敢生

体育正文 197 0

弦外音·东亚解码丨生娃不再是刚需 韩国的年轻人为什么不敢生

弦外音·东亚解码丨生娃不再是刚需 韩国的年轻人为什么不敢生

在(zài)韩国,伴随晚婚晚育,韩国越来越多夫妇因年龄偏大、平衡家庭与事业(shìyè)的(de)压力太大等因素,仅愿意要一个孩子,生二(shēngèr)、三孩的意愿显著降低。韩联社称,2024年女性平均生育子女数为0.85人,较三年前减少0.18人,呈明显下降趋势。 4月6日,人们(rénmen)在韩国首尔石村湖附近赏樱拍照。新华社发 为扭转低生育率(shēngyùlǜ),政府的政策支持不断加码。去年以来,韩国举国之力迎击出生率低迷困局,从延长休假(xiūjià)、纳税(nàshuì)减免、住房保障到生育养育支援等多个领域,生育刺激政策接连出台。 为解决职场父母下班(xiàbān)晚的后顾之忧,幼儿园提供夜间看护服务;为解决紧急和临时(línshí)托育问题,政府推出了按小时收费的“首尔型(xíng)时间制专业(zhuānyè)托儿所”和“首尔型早晨托育中(zhōng)心”;为了让父母更好(gènghǎo)地平衡工作与家庭,政府对育儿假(jiǎ)政策进行优化,增加父亲育儿假天数,鼓励父亲更多地参与到育儿中。虽然2024年韩国总和生育率(平均每名育龄妇女一生所生育子女数量)回升到0.75,但仍低于维持人口基本稳定所需总和生育率的2.1。 高速发展的社会带来的职业(zhíyè)竞争压力、高昂的房价,极度内卷下高昂的私立教育成本(chéngběn),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利弊权衡下,更(gèng)愿意丁克,或只生一个孩子就够。 韩国城市化速度较快,城市化率从27.7%到70.4%用时(yòngshí)仅28年,随之而来的是房价(fángjià)、生活成本的不断上涨,以及职场竞争下的生存压力。如今,首尔房价蹿升,人们不吃不喝也要奋斗(fèndòu)数十年才能买下一(yī)套房;此外,韩国加班文化盛行,工作时间是经合组织成员国中最长的,平均每周近36小时。很多年轻人(niánqīngrén)由于过于忙碌的工作而缺乏结婚、生育(shēngyù)和育儿的时间,女性在平衡家庭与事业负担加重。 尽管政府出台了多项育儿休假、生育补贴(bǔtiē)等政策,但职场女性(nǚxìng)面临的工作压力和性别歧视(xìngbiéqíshì)问题仍然严重。一些生育后重返职场的韩国女性会发现她们原有的岗位已经被取代。 惊人的育儿成本更是叠加了(le)又一层重担。私教是韩国特色,韩国拥有全世界最高的育儿成本。日前(rìqián),韩国教育部与统计厅共同(gòngtóng)发布的《2023年中小学课外辅导费用调查报告》显示,尽管学生人数(rénshù)较2022年减少了1.3%,但中小学生课外辅导费用总额(zǒngé)却增加了1.2万亿韩元(约合人民币63.17亿元),上涨4.5%。这是自2007年首次进行课外辅导费用调查以来(yǐlái)的最高值。如果不(bù)上课外班课程,在极度内卷的韩国,这几乎不可能。 就在30年前,父母的收入水平只是孩子(háizi)的成绩或将来的成就的因素之一,那时(nàshí)人们相信无论出身,努力总会成功。而当前随着高昂的教育成本,寒窗逆袭愈发(yùfā)困难。越来越多韩国青年面临残酷的竞争。 4月6日,人们在韩国(hánguó)首尔石村湖附近欣赏樱花。新华社发 如今(rújīn),韩国年轻一代的婚姻和生育观念正(zhèng)发生深刻转变。婚姻和生育不再是(shì)人生必经的阶段,相比于被家庭期望捆绑与追求个人自由、生活质量,一些人选择了后者,生育意愿持续下滑。 韩国少子化问题,可能成为拖累经济增长的因素,弱化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性。相比政府(zhèngfǔ)砸钱又放假,如何调整(tiáozhěng)韩国社会的结构性压力,提高人们对社会的信任度和生育(shēngyù)意愿,进一步改善少子化现状,依然需要政府和整个社会、个人的努力(nǔlì)和智慧。 (国际时事观察员 周世显(zhōushìxiǎn))
弦外音·东亚解码丨生娃不再是刚需 韩国的年轻人为什么不敢生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